您的位置 首页 > 整形整容

妈妈生下二胎,大女儿患上癔症性失明 | 孩子出现症状在表达什么?癔症是什么病

早上醒来,看到一个热搜。

一位妈妈发现她六岁的女儿视力明显下降,走路时经常摔倒。带她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孩子的视力只有0.15。然而医生发现,孩子的眼睛正常,问题是心理问题。

原来,母亲在生下二胎儿子后,大女儿感到被忽视,患上了“歇斯底里性失明症”。

01

什么是歇斯底里性失明?

癔症(分离性转换障碍)是由于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等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而引起的精神障碍。

癔症的主要表现是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

分离是指过去的经历与现在的环境、自我认同完全或部分不一致。转换是指精神刺激引起情绪反应,继而出现躯体症状。一旦出现躯体症状,情绪反应便会减弱或消失,此时的躯体症状称为转换症状。转换症状的诊断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

除已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失明、耳聋、哑、瘫痪、嗜睡、健忘、痴呆等均有可能是癔症,是心理因素引起的。

02

心理因素为何对身体有这么大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情绪,但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有时,由于人们不愿意、无法面对负面情绪和内心冲突,防御机制就会被激活。

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活动,可以消除意识中的某些不愉快情绪(想法、感觉)成分。

文章开头的小女孩采取了自我功能抑制的防御机制。

因为母亲生下二胎,她作为原有家庭结构中的独生女所受到的关注大部分都要与弟弟分割,她无法面对随之而来的失落、担忧等情绪,但这些情绪又必须找到出口来宣泄,于是身体便做出了反应,此外,她对父母关注的渴望也在这种盲目性症状下得到了满足。

类似情境下,会有很多类似的防御,比如退化、粘人,甚至抑郁、焦虑也可以是一种防御。通过弱化自己的某些功能,可以逃避与重要的人心理分离带来的焦虑,满足自己的一些内心需求。

03

儿童常常通过症状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都以为自己孩子还那么小,懂什么呢?其实,孩子虽然小,但是感受情绪的能力却非同寻常。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咨询师在给孩子进行沙盘治疗时,一定要小心处理与家长的沟通,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癔症是不是精神病_什么是癔症_癔症是什么病

孩子能否在沙盘室里自由地表达自己,能否信任咨询师,能否感受到咨询师接受他而不是父母用来改变他的工具,这些对于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有些家长非常合作,但有些家长却不太理解这一点。

有一次,我们拒绝了一位来做沙盘的小孩妈妈的请求,她想在孩子面前进行交流。妈妈回答说没关系,孩子还小,听不懂……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感受被忽视了,孩子才会用一些不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而这被父母认为是“不正常的”。

儿童处理情绪的能力不如成人,所以经常通过躯体症状来表达情绪,各种心因性疾病、湿疹、哮喘等都可能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

这些防御的启动,也会给孩子带来相应的二次利益,可以用来控制父母,获取父母更多的关注,这时候如果父母不做出相应的改变,孩子就很难好起来了。

04

提醒和建议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通过症状表达情绪,该怎么办?

首先要看父母本身是否具备识别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孩子的榜样往往来自于父母。如果发现父母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压抑,就是爆发,那么孩子自然也不会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很难在父母面前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的反复无常和情绪化会让孩子担心自己不被接受,他们小心翼翼地生活,隐藏自己的情绪,最终导致他们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种情况需要家长有自我认知,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提升自己处理情绪的能力,孩子才会跟上父母的成长和变化。

有些孩子可能在年幼时经历过一些创伤事件,例如与重要的照顾者(祖父母等)分离、父母离婚、受到虐待……当时被压抑的情绪没有得到处理,逐渐影响到未来的生活,这时候就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了。

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中,第一步就是帮助他们识别、表达自己的情绪,当被压抑的情绪得到顺畅的表达,症状自然就会得到缓解。

接下来,我们要和家长一起组成工作联盟,帮助家长在家长访谈中了解孩子,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接纳孩子的情绪,学会如何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接纳。当孩子有正常的方式获得这些,自然就没必要去生病。

文:陈元春

找到一个理解你的人

做你的“有偏见的伴侣”

长按扫描二维码

预约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