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最新“国自然”项目结果揭晓!四川各大医院科研实力对比分析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之一,对于学校和医院来说,自科基金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该医院和该地区的基础研究水平。而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列中量最大、面最广的两个类别,是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
医院立项数,华西依然第一
省医、市三医院多家医院创新高
据不完全统计:
相比于202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增加16项,以253项的立项总数蝉联桂冠。而这也是华西医院自2018年起,第六次蝉联全国医院国自然立项数量的第一名。
据医师报8月27日报道不完全统计,目前立项数超过50项医院已有38家,除华西外,四川省人民医院也是其中之一。资料显示,四川省人民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再创新高,共获资助50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项,获资助项目数量比去年增长28项,增幅达127%,取得医院历史最好成绩。
在市级医院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表现亮眼。西南医大附院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直接经费共计400万元。据悉,西南医大附院今年仍有部分国自科项目正在评审中,有望在项目数量及经费总量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共获批6项,包含3个面上项目和3个青年项目。值得注意的是,6个项目中一半来自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卫健委和四川省卫健委的统计显示,呼吸系统的疑难病和罕见病的省外就诊率是排名靠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国平曾表示,“以前呼吸科治疗的大部分是老年病和感染病,以后,这一格局将发生变化。” 该科近几年一直在致力于转型,围绕疑难病、罕见病的精准治疗展开建设,并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与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则分别有2个项目获批,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虽未公布整体数据,但成医附院消化内科、 成医附二院整形外科均有项目获批。此外,德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分别获批项目数1项。
此外,在医学院校中,川北医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成都中医大学共获批资助70项,较去年增幅达11.1%,实现连续六年两位数增长。
单列赛道
医生做科研将迎来新机遇
据河南科协,从2020-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情况来看,北上广三地及“苏大强”3年来资助直接费用均超30亿元,呈霸榜之势。
除此之外,3年总费用超10亿的地区,四川赫然在列,还包括陕西、浙江、山东、湖南、辽宁等地,足见四川等各省市对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和基础研究的竞争与重视。
对于医院与医生来说,拿不到科学基金则意味着无法组建研究团队,学术生涯停滞不前,职称晋升也面临潜在的困难……有青年医生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35岁了,今年是最后一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的机会,“结果出来我直接懵了,竟然进了,有点范进中举的感觉。”
今年以来,国家基金委对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进行调研,并释放出对医学科研资助做出重大调整的信息。8月初,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中表示,医学与“四个面向”的每一个“面向”都密切相关,这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当前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持续优化医学科学基金管理,加强临床医学科学家资助力度,促进医学科学高质量发展。
并谈到:“医生搞科研发论文是好事,但要符合现实规律,不能提不切实际的要求,逼着医生为了晋升去发一些无用的论文。我们计划明年进行试点,加强临床医学科学家资助力度,为愿意做科研的优秀医生单列一个赛道,增加杰青名额。我们要求申请者是一个好医生,同时也要有兴趣做科研,鼓励他们与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合作。此外,以往的专家评委大多是做基础研究的专家,我们将在这个版块调整评委构成,三分之二左右的专家应该是医生,三分之一左右是做研究的学者。”
7月,自然科学基金委还明确,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采取了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允许孕哺期女性延长项目周期、提升女性专家评审参与度等措施,为更多女性科研人员获得项目资助、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信息对医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利好。
如今,医院对年轻医生要求也日趋严格。据医学界报道,中国医院科研诚信联盟主席、湘雅医院科研部主任郭华表示,实际工作中她也感受到了国自然对医学研究的重视。她今年发现,青年基金项目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且仍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掘,未来也将是各大医院国自然立项数量的增长点以及医学创新的生力军。
“我们医院和人事部有联动,要求所有新进医生序列的博士生,不能直接走向临床,而是要先进行两到三年的博士后轮转,这段时间也是专门给他们做科研用的,这样就有了一批优质的青年科研人员储备。”郭华还透露,虽然目前医院还没有“博士后期间不拿基金不出站”的强制要求,但风向已经释放,“鼓励他们都要申请,而且要拿到”。
▐ 线索征集:如果您有健康行业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爆料,一经采纳必有酬谢,爆料可直接后台留言。
用户评论
终于揭晓啦!我一直关注这届的《国自然》排名,想看看川内各大医院科研的实力到底如何表现。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成都的XX医院竟然这么厉害!一直以来都觉得它在临床优势明显,现在科研实力也相当强,真是太牛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榜单看着眼花缭乱的我,最关心的是本市旗下的那几家医院表现如何,感觉排名还是挺分层的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四川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了,这回很多单位都上了《国自然》的排名。看来未来在科研领域也会有很多突破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榜单看下来,我觉得更多的是看重基础研究,临床转化水平可能不够突出,希望未来的排名能更加全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医疗机构的科研实力进行评估确实有意义,可以更好地调动各单位资源,推动医疗事业发展。不过,这份榜单也仅仅是参考性指标吧,不能绝对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看到《国自然》排名,都会感叹四川的科研力量越来越强大!未来期待他们能带给中国更多贡献!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一个区域性的排名来说,我还是觉得这榜单挺有意义的。能够更好地看出当地科研机构的水平分布和发展趋势。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这份榜单给一些医院带来了荣誉,但是也不能忽视那些没有上榜的单位。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不应该只看这些数据。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国自然》排名能更加客观公正,避免出现数据造假等现象,真正起到推动科研发展的动力作用!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成都的XX医院在榜单上的表现让我挺惊喜的,感觉他们的科研能力越来越强了。也期待他们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医疗机构的研究方向比较窄,缺乏跨学科合作。希望能更加关注公共卫生需求,开展更多基础性研究,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觉得“国自然”排名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科研成果的应用实践和对社会的影响。 比如临床诊疗水平、创新药物研发等,才是真正的体现实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四川各家医院继续努力,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榜单排名带来的竞争压力会激励更多医院提升科研水平。 但也要注意防止盲目追求指标,应该更加注重优质的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价值!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国自然》排名很重要,但我更关注的是一个医院的服务质量、医患沟通以及对患者关怀程度。这些才是衡量一家医疗机构真正的实力标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榜单曝光后,各大医院会不会加强科研投入?未来会看到哪些新的突破性成果出来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医学院学生,一直看着这份榜单,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也有一定的启发!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